2011年11月7日 星期一

大人啊,還要死幾個孩子才夠?


原文刊於台灣立報2011-11-06 
◎高穎超(美國羅格斯大學社會所博士班)
又見性別弱勢學生自殺!

據貴報載,新北市國一男生因被嘲笑娘娘腔及長期被同學排擠、霸凌而跳樓自殺。還不到一年前,屏東兩個女同志高職生因相愛卻得不到認同而相偕燒炭,十七年前北一女兩名數理資優班學生留下「社會生存的本質不適合我們」的遺言雙雙隕逝。是巧合嗎?這三個案件的校方跟教育當局都以學生無情緒異常或輔導紀錄當作回應。然國一生的遺書上明白寫著,父母沒空聽他老師對他遭欺負「視而不見」「我只能封閉自己心已經死了!」他嘗試許多方法都不被認同,「既然沒人理會,只能選擇沉默最後放棄一切,選擇消失。

此案令人唏噓,不只因其時間點正發生在五萬名同志甫上街驕傲遊行,訴求落實性別平等教育之後,還包括該案的發生地區。該生就讀的國中是多年來承辦新北市台北縣性平輔導團業務的學校相關會議與研習並非遙不可及的資源。在城差距上新北市相較於其他偏又具有較多的優勢。背景條件相對豐沛的情況下還發生性別弱勢自殺案件,凸顯了現階段教育系統普遍對性平教育的漠視。

筆者曾在一場教育部主辦的會議上,親聞擔任主席的教育界大老對中央級教學輔導體系的代表坦言:「性別教育再重要,有國語數學重要嗎?」眼前學童們以生命做出的見證正呼喊著:「沒有性別友善的教育環境,命都沒了,何能奢言快樂學習、國英數理?」如果中央與地方政府繼續將性平教育邊緣化,或以教案產出、比賽成果等形式來檢核性別「業績」,將大大忽略了透過老師的身教言教,讓性平法及課綱落實在學生身上,根本的改變校園氣氛才是治本之道。

再者,該生甫上國中兩個月,但自國小就因娘娘腔被霸凌到國中的遭遇,更凸顯了性別平等教育「應從國小開始」的急迫性任何以「孩子還太小、未成熟、太早教」為藉口,阻擋性平教育進入校園的說法,都是昧於現實弱化學生、助長霸凌的共謀。此案也證明了,缺少了同志與多元性別教育就是不完整的性平教育。沒有納入友善同志與多元性別教育的反霸凌與生命教育是空洞無力的紙老虎吹吹就倒的口號嘴砲。因此,性別平等與同志平權教育不應該應該即時教、一入學就教、融入生活隨時隨地教。

最後,此一自殺案絕非個案。今年八月,監察院才針對該校前校長長期的性別事件處理不當或不處理通過彈劾,其中涉及層面之廣包括師對師、師對生、生對生,以及異性與同性之間等多起案件。身為局外人,我們不清楚多年前案件或性平「不友善」風氣是否是造成此案的背景因素唯有實際進入校園調才可能了解更根本的結構性因素。

因此我呼籲教育部,應根據性平法即刻啟動調查機制,還一個年輕的生命真相與公道。立法院應儘速執行第七會期決議,召開課綱修訂會議,並監督教育部落實性別平等教育。半年前家長團體與宗教右派阻性平教育於今年九月實施,已成為間接造成娘娘腔孩子遭到霸凌致自殺的系統性元兇。請問,我們要目睹幾個孩子死亡才夠?

2011年8月9日 星期二

恭賀丁亞雯局長成為台灣第一位女性地方教育首長


恭賀丁亞雯局長成為台灣第一位女性地方教育首長


但當權力越大,越應受到高標準的檢驗。


祈祝17年前「本校沒有同性戀」的預設,已經隨著經驗與教育的累積而改觀;祈祝去年康前局長任上管控同志社團的公文事件不會重演。


我想介紹一篇今年(2011)由三位北一女在學的學生,參與「高中生人文及社會科學基礎人才培育計畫」所寫的小論文:「北一女中環境與校內同性戀學生互動關係之研究」(點擊下載)


該文將歷年來北一女的同性戀歷史做了回顧,丁前校長任上對女學生自殺事件的聲明及蔡康永的回應、「馴服與抵抗」和校刊事件,現在看來都仍然很有意義。此外,該文也實際以問卷及訪談做研究,將老師跟學生區分成兩種族群來分別檢視其性別友善程度。


雖然我個人對其推論與樂觀的結論(認為「過去」的北一是恐同,「現在」已經性別友善了)有所保留,但這篇難得由學生自主反省學校的歷史與性別現狀的文章,值得一讀!


「北一女中環境與校內同性戀學生互動關係之研究」(作者:二忠張維家、黃玟綺、蔡宜庭,指導老師:梁少鳳老師)

下載網址:idv.sinica.edu.tw/hssbasic/hss2011/essay/fg/100-FG08.doc(點擊下載)


2011年7月21日 星期四

紐約機場到Rutgers – New Brunswick校區的交通建議


Rutgers - New Brunswick校區位於紐澤西州的中部,距離New York City(Penn Station或Port Authority)約火車、巴士五十分鐘的車程,如同台北-宜蘭一般,屬於大紐約區的郊區,但又遠離北紐澤西的工業區、商業區,是個氣候宜人、風景優美,進可攻(殺去大蘋果血拼玩樂)、退可守(在一片綠意中好好念書研究)的好學區。

從台灣飛來Rutgers大多先到紐約的國際機場,再換地面交通(機場捷運、地鐵、火車、巴士)進紐約市、紐澤西州。

紐約有三個國際機場:
-John F. Kennedy International Airport (JFK,甘迺迪機場)
-Newark International Airport (EWR,紐華克機場)
-LaGuardia Airport (LGA, 拉瓜爾迪亞機場)。
其中台灣飛紐約的班機大多停JFK或EWR,因此我就介紹前兩個機場到Rutgers的交通為主啦!

2011年5月11日 星期三

【資源連結】支持同志教育進入國民中小學 眾志成城大集合!

【採訪通知】
友善台灣聯盟揭發真愛不實汙衊記者會

【國會】
立法院第7屆第7會--關於性平法附帶決議

【知識】
拒絕「同性密友期」偽科學 支持「同志教育」進校園   ◎Cheenghee Koh、高穎超、吳政庭
「反校園霸凌,究竟要不要提同志?」成為美國爭議新聞   ◎高穎超

2011年5月8日 星期日

[新聞分享] Study uncovers gender bias in children's books with male characters

分享一則學術期刊「性別與社會」(Gender & Society)四月號關於童書與性別的研究訊息。

該作者(Prof. Janice McCabe, Assistant Professor of Sociology at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利用三個童書目錄(其中包括兩個推薦書單)整理了1900-2000「一世紀」以來將近「六千本」童書,有了不少精采的發現。

舉例:

-童書中的性別不平等還是相當明顯:57%以男性為主要角色,只有31%以女性為主角。

-如果把動物納進來看,未超過33%童書以女性或雌性動物為主角,但是幾乎100%童書都有男性或雄性動物!

-動物角色不僅沒有讓童書文化變得比較平等,反而讓性別不平等更加嚴重!

1990年代,孩童角色的性別比(男比女)是0.9:1,成人角色是1.2:1,而動物幾乎是2:1(雄性動物的呈現比雌性多了一倍)。作者詮釋說,在性別平等的壓力下,使用動物角色意圖在避免性別呈現的問題。但是此研究呈現了這些動物角色不僅是性別化的(gendered),也呈現動物角色間的性別不平等更甚於人類。

既然童書是「傳遞文化價值、意義與臍帶的主要藍圖」,作者認為,男女(雄雌)角色呈現上的不同會告訴孩子「女人與女孩在社會上,跟男人與男孩比較起來是比較不重要的角色」。書籍讓孩子理解社會對女性與男性的期待,也形塑了孩子如何思考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

---------
以上翻譯節錄自下面這則作者自己寫的短訊報導,有興趣的研究者可以自行找「性別與社會」(Gender & Society)四月號期刊原文來看囉。

Study uncovers gender bias in children's books with male characters

http://7thspace.com/headlines/381622/study_uncovers_gender_bias_in_childrens_books_with_male_characters.html

2011年5月5日 星期四

拒絕「同性密友期」偽科學 支持「同志教育」進校園

◎ Cheenghee Koh(小草)(美國芝加哥大學社會服務行政學院博士生)
    高穎超(美國羅格斯-紐澤西州立大學社會學博士生)
    吳政庭(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理事、國中教師)

(註:原文精簡版以〈拒絕拷貝「同性密友期」山寨知識〉為題,刊登在2011年5月5日《台灣立報》性別版。本文歡迎通知原作者、留下出處後轉貼周知,擴大影響力。)

近日由宗教團體組成的「真愛聯盟」近日以家長及教師之名連署反對教育部在國中小學階段的課程納入同志教育內容,其據以立論的「同性密友期」具有重大學術瑕疵,卻以訛傳訛在台灣教育與心理實務界流傳了超過二十年,實須大力澄清、停止山寨知識繼續拷貝。

該連署訴求表示:『因為國小、國中學生處於從「同性群友期」進入「同性密友期」的階段,教導多元情慾與同志教育會讓該年齡成熟度的孩子在「性別認同」及「友伴關係」上造成混淆,影響學生身心健康之發展。』

追本溯源,「同性密友期」出自台灣流傳的青少年情愛發展階段性說法,認為學齡兒少成長會依循「無性期」、「同性群友期」、「同性密友期」、「異性群友期」與「異性密友期」的歷程線性發展。該派說法從九○年代後在台灣被大量引用,不少心理、社工、教育、宗教界人士朗朗上口,甚至用來當作禁止青少年同志自我認同、剝奪學子接受多元性別教育的依據。然而,很遺憾的是,這些令人尊敬的助人工作者的善意與熱情,卻長期被缺乏根據、憑空移植的說法誤導。

我們使用法國傅柯系譜學的方法回溯「同性密友期」概念如何在台灣落地蔓延的起源,赫然發現多數引用此說法的學術或通俗論著皆未能清楚交代引用出處;部分加註出處者,不僅指向數個不同的原始來源,在比對中文著作與原典後亦發現中文論著裡充滿著對於原始學說的誤讀與誤用。

2011年4月24日 星期日

出櫃政治學

◎高穎超(美國羅格斯─紐澤西州立大學社會學博士生)

(本文寫於2011.4.16,經節錄後原刊登於2011.4.24「台灣立報」性別版,此文為完整原文。)

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要求該黨總統初選候選人蔡英文公布性取向(強迫出櫃)的不當發言,招致同志與婦女團體、朝野政黨通力圍勦,要求施道歉固然合理正當,然而批判力道絕不能僅止於此。此一性向事件看似與總統大選的政策辯論無關,但其實是總統候選人政治格局、人權素養、政策深度的絕佳試金石。而且重點絕不在性向為何(what),而是如何回應性向發問(how)。

相較於檯面上政治人物對於「出櫃」議題的生疏,國內外政界及演藝圈倒有豐富的經驗可資參考,分為上、中、下策三等,提供鑒察。

面對「出櫃」質疑,最下策的回應是:急忙撇清、深怕污名上身。台灣許多過氣或知名度不高的男藝人常會用同性戀炒新聞,又在鏡頭前裝腔作勢:「唉唷,我才不是那種噁心變態的同性戀」,「○○○才是同性戀吧!」說話的當下再次把髒污抹向他者,其狹窄格局、性別素養欠缺很容易被看穿手腳。

更甚者,下策中的下策是:以「強迫出櫃」當做撇清自己性向,並進行政治鬥爭的工具。美國四、五○年代勢力龐大的參議員麥卡錫(Joseph McCarthy)便動員當時社會將同性戀視為敗德、不可信任的懷疑與恐懼,將政敵或異議人士誣指為同性戀,藉此在冷戰時期對共產黨支持者進行清算鬥爭。此後,以他為名的「麥卡錫主義」成了政治迫害、極端主義的代名詞,而在麥卡錫參議員死後,許多人出面指證他自己也是同性戀的事實,不僅讓後人看清政治人物不顧弱勢身分、只奉權力與利益為圭臬的真實嘴臉,更肯認到政治人物的私人身分與施政表現無關的現實。──在這點上,民間團體對施主席的批評其來有自。

說穿了,這種利用「性」的曖昧鬥臭別人、讓自己顯得乾淨高尚的伎倆,台灣也不陌生。早一點的,如1995年台大學生代表競選期間,工學院參選人散發傳單,惡意點名其他六位參選人是同性戀的「強迫曝光事件」,假情假意地要同志站出來作朋友,卻無視於異性戀主宰權力的優勢,便是同運史上的經典案例。近期一點的,如某立委被爆婚外情後,便不斷透過公開打壓底層性工作者來重塑好男人形象,也是一例。至於許多在媒體或議會殿堂羞辱同志,但其實自己也是同志、或同志父母的公眾人物,便不勝枚舉。

面對「出櫃」議題的中策是:敬謝不敏、迴避拒答。採此策的立論在於性取向為個人隱私,公眾無需也無權干涉。然而此舉雖不像下策或下下策會讓候選人失分,但也加不到分。而且在多元性別議題逐漸透過教育及媒體進入公領域的時代,再次將性取向不待討論地劃入私領域也似乎稍嫌武斷,並喪失一次公共辯論與教育的機會。

真正的上策,在於順勢出招表現善意、具體作為證實誠意。以知名主持人蔡康永為例:2001年李敖在代班主持的「文茜小妹大」節目上刻意追問蔡康永的性向,而蔡康永不僅有技巧地承認,事後受訪還以「之所以願意承認,是我送給這位老頑童一個特權」搶回言語主導權,順帶一句「(李敖)痛恨同性戀的態度,真是太爛了」將了李大師一軍。稍後在其部落格上,蔡解釋他雖身為公眾人物,但性取向只是他作為兒子、作家、主持人等諸多身分的其中之一,排序也在這些身分後面;每個人不管是性向、興趣或工作,都應該為自己找到一個舒服的位置。蔡康永有智慧的出櫃歷程不僅化解危機,也更為自己加分不少,奠定其知性、聰慧又有社會關懷的形象。

異性戀面對「出櫃」議題的回應,更是高下立見的政治藝術。有藝人被問及性向時,曾高段的回答:「我現在剛好喜歡異性(或有異性朋友),但我不保證之後會不會喜歡同性。」展現十足的包容力與性別流動的可能。至於台灣成功的藝人如張惠妹、梁靜茹、蕭亞軒不僅不懼污名,還積極擁抱同志族群,擔任「彩虹大使」呼籲亞洲廣大歌迷拒絕歧視、尊重同志。張惠妹更在「阿密特」專輯及歷次演唱會上高唱「彩虹」一曲,跨越性別與性傾向的「愛」讓她們擁有國際性的支持與高度。

照此上策,目前民進黨任一候選人或藍營若能順勢推出具體的同志政策,不僅佔據了政治高度,更擴張了中間選民的支持度。其實,多重弱勢的同志族群身上糾結了各種相關團體在乎的權益:給予同志伴侶能夠幸福結婚、安心生小孩的同居伴侶法(家伴法)、照顧系統及人工生殖科技,也就是支持單身男女與不想被單一婚姻制度綑綁的異性戀伴侶的權益。給予同志一個不受性別霸凌、平等對待的受教與工作環境,也同時嘉惠所有學子與受薪階級,並有益企業與國家發展。改革以異性戀中產核心家庭為單一思維的健保費率、節稅制度、青年成家方案等社會福利政策,也同時照顧了單身、老人、新移民和勞工。重視同志權益,就是重視人民基本權益。

綜觀此上中下策,反問政治人物:回應「出櫃」議題,您們要做何等人?當藝人看到同志族群的鈔票時,您們要不要同志的選票?經過三輪辯論的民進黨似乎還無人可靠上策得分。

別忘了,2004年總統大選不到三萬票之差就會翻盤的關鍵選票,很可能就在2010年參加同志遊行的三萬名不被政黨操弄、重視實質政策的選民手中。

2011年4月10日 星期日

兩則同志父母,給予小孩另一半愛的故事

故事一:

Turtle的媽媽會在T's BF來訪時,在他的房門前放兩雙拖鞋,一雙給Turtle,一雙給T's BF.


故事二:

Frank出國唸書之後,F媽某天突然把F的前B(小K)邀請來家裡吃飯,希望可以讓獨自離家在外的小K感受點溫暖。他還依據之前只看過兩面的印象,依照小K的身形尺寸,整理了一些家人的衣服送給小K。